劑。
10
月11
日二診。諸症明顯減輕。原方加黨參15g
以補氣,氣血和則方無虞。續服5
劑。
10
月16
日三診。脈來細緩,面色黃潤,舌質微紅,苔薄白津回,病去正複之象也。囑其以飲食調養,情緒安定,便可全愈。
随訪2
年,病愈未發,心身康健。
張某,女,35
歲,已婚,職工。1979
年7
月2
日首診。患者帶下黃白相兼,偶夾如茶色狀,氣濃,淋瀝不淨。尤以月經前後為甚。常感頭昏腦脹,腰背沉重,小腹墜脹,心緒不甯。診患者面色黃青,舌質暗紅,苔花剝不勻,乏津,脈來弦滑,一息六七至。辨證:肝脾失和,濕熱下注。治宜疏肝解郁,清熱利濕。方用側柏樗皮丸加減。處方:樗根白皮15g,黃柏12g,黃連9g,香附9g,白芷9g,白芍12g,白術12g,茯苓12g,側柏葉12g,龍膽草12g,薏苡仁30g,5劑。每劑頭、二煎空腹溫服,三煎外用熏洗外陰。
7
月8
日二診。上藥服後頭昏心煩減輕,帶下轉色白,量稍減。原方加白果仁12g,煅龍骨15g,山藥15g,以加強益腎收斂之功。續服5
劑。
随訪,共服藥10
劑(加外洗,即用藥渣寬水再煎坐浴),帶下痊愈。
晏某,女,40
歲,已婚,工人。1990
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