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頁)

2

就這樣,十三歲這年,我誤打誤撞,成了上京城魏家燒火做飯的丫頭。

也得虧魏家倒了。

不然,太名貴的食材,别說做了吃,我出自鄉野,連見都沒有見過。

我負責做一天的三頓飯,早上容易些,無非是弄點包子稀粥之類。

麻煩的是剩下那兩頓。

夫人身子弱,吃素已然很多年了,她不吃葷腥,如今氣病了,每日要進一碗燕窩,這個我不會做,萬幸是珠兒姐姐親自來弄的。大少爺那邊,受了傷,正是補身子的時候,不消管家交代,我也知道要給他炖點雞湯排骨。

做了主子的飯,還要做我們下人的飯,菜式上,總要有些區分。

我每天起很早,先把大少爺的湯炖上,然後再開始熬粥,燒一大家子的飯,不是在洗碗就是在擇菜,忙得腳不沾地。

也不知是不是夫人和大少爺都不好導緻胃口差的緣故,我燒了幾天飯,也沒人說我做得不好。主子不開口,管家自然不開口,過了三五天,我見管家吳叔一直沒來找我,也沒要出去買丫頭的打算,才慢慢放下心來。

崔九人好,若是得了空,會來幫我劈柴和打水。

他如今負責庭院的灑掃,到處都去得,不像我,隻拘泥在一間小小的竈堂。

他來魏家也有兩年了,知道的事情遠比我多得多。

他同我說,以前魏家風光的時候,那簡直是不得了,每天都有穿金戴銀的大人物進出。很多人都求着要見大少爺,有時候幫那些人帶個路,都能接到随手賞下的一把金瓜子。

魏家幾個主子人好,從不輕易打罵下人,給的月銀也算豐厚,但凡是在魏家幹了幾年的,隻要自己上點心,多少都能像周嬷嬷那樣攢下點,攢了銀錢,回去投奔親戚也好,回鄉開個鋪子也好,哪樣不比做下人強。

話講到這裡,我就問崔九:「那你為什麼不走?」

崔九支吾了一聲,含糊道:「老爺對我有恩情,自然不能不報。」

具體什麼恩情,崔九沒說。

他岔開話題,繼續講魏家那些風光的過往。

魏家要說風光,那自然繞不開大少爺。大少爺魏昭,一表人才,前途無量,他身上本是有一樁婚約的,定的是永昌伯家的嫡女。

那是家世儀容處處無可挑剔的議婚對象。

但是嘛,現在,大少爺出了事,前途盡毀,身上的傷沒好,不下地走,誰也不知道他那雙腿還能不能好好走路,身上背着殘缺的風險,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

崔九四下張望了兩下,壓低聲音道:「我覺得這門婚事,可能要黃。永昌伯大概是不願意把嫡小姐嫁過來了。」

背後說大少爺的閑話,我心裡緊張,不由得跟着他壓低了聲音,做賊似的,問:「難道還能退婚嗎?」

退了婚,确實是不用嫁給大少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