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頁)

------------------------------------------------------

既然安頓好了兩個孩子,黛玉便和眉莊商量該如何安排。按太醫的說法,太後此次應是邪風入體,經絡淤堵,以緻昏迷不醒。如此這般,至少要一個月的休養,才可慢慢恢複些許。

于是兩人約定,前期黛玉每隔三日便去太後那裡替眉莊一日。等太後稍微好些,不必時時侍奉在側的時候,便隔五日去侍疾半日。如此一來,眉莊既可以有空休息,也可以全了她和太後的情分。

經此一事,眉莊格外感謝黛玉。她心知黛玉心中最在乎的便是一雙兒女和宮外的母親弟弟,便修書給了京中的外祖家,特意挑了一對三十出頭的婦人送到了林秀府上,其中一人精通武藝,另一人則精通醫術。雖說若是男子護院更為安全,可念在現在安府中無掌事的男子,安淩壑年紀也尚小,還是女子更為合适些。

兩人的姐妹之情也在這一來一往中,越發深厚起來。

(說一件讓人有億點點傷心的事情。官方的組隊更新活動,活動的第一天就有個隊員不更新,啊,痛苦面具,直接被刷出局了,無f可說。不過既然答應大家要連更了我也會盡量去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支持,送出你的為愛發電~)

因着太後病重,此次中秋宴會便沒有大辦,一應的絲竹管弦還有南府的樂姬舞姬也早早兒地都停了排練。此外,胤禛還特地安排了寶華殿的法師為太後祝禱,并安排了三阿哥弘時前去主持。又讓眉莊拟了一批宮女的名單,以為太後積德添壽的名義,讓她們可以提前幾年出宮得與家人團聚。

除了太後養病不宜挪動,如今年世蘭也即将臨盆,加之富察貴人的月份也已經大了,于是皇上決定就先不回紫禁城,在圓明園住着。谕八旗都統曰:

“法令者必其能禁而後禁之,明知法不能勝,而禁止之,則法必不行。逾吏兵二部,聯在圓明園與在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

八月下旬,順天府尹呈報,說今年糧食收成頗豐,耕田中所産的嘉谷,有一莖上能生出多至八九支谷穗。而且清點下來,如此生長的稻谷數量甚多,實為盛世奇瑞。加之在山東處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在地方官員和老百姓的支持下極為順利,胤禛知道此事以後更是龍心大悅。

蘇培盛身為總領太監,他察言觀色的本事自然是不必多說了。加上沈眉莊自協理六宮以來,對他雖談不上多有照顧,可也是禮敬有加。此事他見胤禛如此開心,也不介意給沈眉莊賣一個好,于是略提了提眉莊老家也是山東的,說眉莊小主在宮内為胤禛協理六宮,小主的父親在宮外也是鞠躬盡瘁,最難能可貴的是還能處事低調不居功自傲。

胤禛聽後深以為然,于是他大手一揮,讓小廈子給眉莊送了不少好東西,并通知眉莊及其家人,安排眉莊的母親于九月底入内觐見,和眉莊相聚一叙。

參與六宮事務的這些日子以來,眉莊置辦了這麼多次嫔妃家人入宮觐見的事兒,這次終于輪到了自己,自然是喜不自勝,激動地落下淚來。可如今她已經不是剛入宮時那個略有毛躁的新人,欣喜之餘也不忘有條不紊地安排打賞下人,還挑了好些東西送到了黛玉那裡,讓黛玉直言自己這曲院風荷地方太小,可要擺不下了。

---------------------------------------------

這幾日,太後稍稍有了些好轉,便開始念叨,說她這些日子病着,連着錯過了初一和十五兩個原本該好好禮佛的日子,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黛玉聽到這話時心中微動,一是自己本身對佛法便有幾分興趣,二是經太虛幻境一事,對因果輪回緣起緣滅之說更有了幾分敬畏之心。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黛玉面對這樣一個垂垂老矣的生命,看着這生命之光如同風中殘燭一樣,心中不由生出了幾分悲憫。

在她看來,雖然說太後已經站在了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最高的位置上,但生命的底色依然是悲涼,錦衣華服之下是一顆被權利情愛和鬥争腐蝕得千瘡百孔的心。盡管她不願意,可道德、家族還有如鐵檻一般森嚴的等級制度早已經成了她身上無法卸掉的枷鎖。

她從來不是一個人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她身上承托了無數人的期待和榮華富貴。

而她别無選擇,要麼就這樣看着自己的生命枯萎,要麼就被别人的鐵騎踏成齑粉。

終究難逃一死,不過一個是心死,一個是身心俱死罷了。

所以面對太後的哀歎,黛玉開了口:“太後,臣妾雖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略識得幾個字。若是您不嫌棄,臣妾願意幫您抄錄些佛經,您誠心念過以後再送去佛前焚了即可。菩薩慈悲,必然不會計較您誤了日子。反而,您病中都記挂着,可見是真心誠意,菩薩定會降下福澤,保佑您早些安康,也佑我大清國泰民安。”

太後聽見黛玉如此說,面上泛出幾分喜色:“好孩子,你能有這份心,自是難能可貴。惠貴人平時還要忙着六宮諸事,哀家自然是不方便麻煩她。可齊妃本就識字不多,穆嫔又是蒙古來的女子,數來數去這宮裡也沒誰能幫上哀家忙了。”

“皇祖母這話可讓孫兒汗顔,是孫兒的不是,未能幫皇祖母分憂,讓皇祖母添了這許多的煩惱。”清亮的聲音響起,是弘曆拎着一個紅木雕花祥雲食盒,一撩下袍邁過了門檻。“孫兒和三哥一同去了寶華殿給皇祖母和大清祈福,法師說要做滿三九之數。三哥身為法事的主持之人,這二十七天内須得一直齋戒焚香。孫兒見一切事務妥當,便先偷個懶回來看望皇祖母了。”

“見過四阿哥。”黛玉微微點了點頭。

四阿哥看到黛玉,神情有一瞬間的凝滞,耳尖稍稍暈了些紅色。好在雖說已經到了八月末,可秋老虎仍未走,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這日頭下行走了半日,面上帶了些微的汗珠,面龐微紅也不會有誰覺得奇怪。

“兒臣給玉娘娘請安。”弘曆依禮拱手,忙低下頭,錯開了自己的視線。他放下食盒,坐到太後的旁邊,幫太後捏起腿腳來,“方才在外面就聽見皇祖母說沒人能幫忙,可也沒聽真切,不知皇祖母有什麼事情?孫兒必當竭盡所能。”

“你這猴兒,真真兒鬼精鬼精的。不過是哀家病了,未能禮佛,便想麻煩你玉娘娘幫着抄錄些佛經。你要是願意,便也幫哀家抄錄吧。”

“孫兒自然是願意的。正好孫兒那裡有些羊腦箋,是用瓷青紙做的。孫兒自己字迹不堪,一直未能派上什麼用場。玉娘娘字迹娟秀,用這抄錄佛經是再好不過的了,既容易保存又不會被蟲蝕。就算皇祖母時時翻閱,也不用擔心損壞。孫兒這就回去,把紙給皇祖母送過來!孫兒告退!”

話音未落,弘曆便行了禮,一溜煙竄了個沒影。

“你瞧瞧,都這麼大個人了,做事還這麼毛躁。”太後想擡手調笑一下四阿哥,暗中發現自己的手有些使不上力。可黛玉在跟前兒,她也不願意讓小輩看了笑話,隻若無其事,裝作是坐久了身體有些僵硬,稍稍活動一下而已。

“太後洪福齊天,四阿哥現在正是活潑的時候,哪裡談得上毛躁呢?再說,四阿哥無論做什麼,到底還是對太後一片孝心。”太後剛才的舉動怎麼可能逃得過黛玉的眼睛,可既然太後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來,黛玉自然也是不動聲色,隻順着太後的話頭開始誇起了四阿哥。“頭先兒就聽眉姐姐說,四阿哥隔三差五地就會弄些新鮮玩意兒來孝敬太後,今兒一看果然如此。這下子,倒幫臣妾省下了買紙的開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