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口号,就選擇為‘通經緻用,王霸雜之’,既讀經典,又學律法;既行仁政,又用重典。
具體實踐方案,朱允熥也想清楚了,首先進行教育改革,科舉增考‘刑名實策’,然後考試内容中,保留四書五經,新增《大明律》《禦制大诰》為必考科目,策論題聚焦屯田、漕運、邊備等實務,譬如“論河西屯田與北元防禦之關系”。
培養既懂理學皮毛、又精通财政軍事的‘技術官僚’,稀釋程朱理學的純粹性。
官僚體系方面,設立‘度支司’與‘邊務參贊’。
度支司由戶部與工部聯合組建,成員需通過算學考核,專責丈量田畝、審計稅賦,其類似北宋王安石‘三司使’。
邊務參贊方面,派遣文官至九邊曆練,考核标準為‘屯田增畝數’‘邊貿稅收額’,而非道德文章。
文化宣傳方面,重構‘聖王叙事’,編纂《洪武聖政記》,将朱元璋的政令比附為《尚書》中的‘周公之政’,在進行符号改造,在孔廟中增祀荀子、管仲,暗示‘理學非儒門唯一正道’。
這種種方法下來,荀學想要在大明朝複興,甚至成為主流思想體系,并不難,同時皇爺爺朱元璋那邊也能接受。
朱允熥也沒有猶豫,把心中的具體方案和操作步驟給陳南賓講述了一番,然後言道:
“老師應該認識一些,鑽研荀學的文人吧?”
“還有一些,不喜程朱理學思想,或者反對這一思想的文人和儒生。”
“還請老師出面,把他們召集起來,表達我對于荀學的看重和對程朱理學思想的反對,在我的幫助下,他們是能踏入官途的。”
不是所有人都會随波逐流,熱衷于程朱理學思想的。
朱允熥認為,這個時期總會有人不喜程朱理學思想的。
不然的話。
後世就不會出現心學了。
“這,自然沒問題。”
陳南賓沉吟片刻,随即就答應了下來,他考慮了一下陛下是否會同意這件事情的問題,但想了想,朱允熥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擡高荀學的地位,是陛下所能接受的。
那自然而然就沒問題了。
答應下來之後,陳南賓也感到震動,因為朱允熥這一套方案,太過詳細具體了,簡直天衣無縫,按照這樣下去的話,荀學地位是絕對能夠擡起來的。
真不敢想象。
朱允熥才多大啊。
這若是他,恐怕研究個月,都未必能制作出這種方案。
而讓他感到震動的,并不僅僅這一點,朱允熥能第一時間想到擡高荀學的方法,徹底壓制朱允炆,這才是最讓他感到震動了。
朱允炆雖然處處占據下風,可其背後的文官力量依然龐大,而擡高荀學、壓制程朱理學的方法,這相當于既提升朱允熥的力量,又在刨朱允炆背後文官集體的根!
若這個方法成功了的話。
新的文官集體将會屹立在朝堂上,再加上朱允熥本身就有着武将集團支持,這如何獲得不了皇太孫的位置?
文官武官盡皆支持朱允熥,朱允熥又有駕馭臣子的本領,陛下到時候根本不會考慮冊立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