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1頁)

招工風波過去一周後,鴻霓的新廠房迎來了第一批二十名女工。蘇晚秋站在培訓室前方,看着這些陌生而充滿期待的面孔,心裡卻始終萦繞着陳秀英那天的眼神——那種看似誠懇卻暗含試探的目光。

"歡迎大家加入鴻霓。"她展開手中的培訓手冊,"前三個月是試用期,底薪二百元,通過考核後調整到和其他姐妹相同的标準。"

新人們交頭接耳,有人面露失望,顯然是被之前的謠言影響了預期。蘇晚秋不動聲色地觀察着,繼續道:"廠裡實行多勞多得,上個月績效最好的小組,每人額外拿了一百元獎金。"

這句話像一劑強心針,新人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八十元在1986年可不是小數目,相當于小半個月工資。

培訓結束後,蘇晚秋特意留下陳秀英:"秀英,這批新人由你負責帶組,有問題嗎?"

陳秀英似乎沒料到這個安排,怔了一瞬才回答:"沒、沒問題,我一定好好教。"

"你技術好,人也細心。"蘇晚秋遞給她一份名單,"這五個新人交給你,月底我要看到她們能獨立完成基礎款襯衫。"

走出培訓室,鄭雅婷正等在走廊拐角:"你真放心讓她帶新人?"

"放在眼皮底下更安心。"蘇晚秋壓低聲音,"再說,她若真有異心,帶新人時總會露出馬腳。"

---

馬藍草試驗田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采收。李曉芸戴着草帽,指揮工人們将收割好的馬藍草整齊碼放在竹篩上。這些葉片背面泛着銀霜的植物,經過三個月的精心培育,色素含量比野生品種還高。

"姐!化驗結果出來了!"蘇朝陽舉着張紙從實驗室跑來,"這批的色素穩定性比上批還好!"

蘇晚秋接過檢測報告,鴻霓的"海天藍"染料已經達到國際高端标準,足以媲美那些昂貴的進口化學染料。

"通知車間,準備試染新一批絲綢。"她轉向李曉芸,"農場那邊能穩定供應嗎?"

"沒問題!"李曉芸擦了擦額頭的汗,"我爸又租了十畝地,下個月就能播種。"

陽光透過玻璃屋頂,在染缸裡投下斑駁的光影。蘇晚秋看着工人們将馬藍草葉倒入特制的萃取設備,突然想起什麼:"對了,新來的那批女工,有人問起染料配方嗎?"

"還真有。"負責帶隊的老師傅回憶道,"有個圓臉姑娘,老湊過來看我們操作,問東問西的。"

蘇晚秋心頭一緊:"是不是紮馬尾,左眼角有顆痣?"

"對,就是她!說是陳組長讓她來學習的。"

陳秀英派來的?蘇晚秋眯起眼睛。馬藍草染料的專利雖然已經獲批,但核心的萃取工藝仍是商業機密。她快步走向辦公室,決定查查這個新人的底細。

人事檔案顯示,圓臉姑娘叫劉彩鳳,22歲,來自東莞某服裝廠。履曆看起來很普通,但"原工作單位"一欄卻引起了蘇晚秋的注意——那家廠子去年被林氏集團收購了。

太巧了。陳秀英、劉彩鳳,都與林氏有着若隐若現的聯系。如果說之前還隻是懷疑,現在幾乎可以确定,林志強的手已經伸進了鴻霓。

---

縫紉車間裡,陳秀英正手把手教劉彩鳳使用雙針縫紉機。

"壓腳要穩,線迹才均勻。"她扶着劉彩鳳的手,聲音溫柔得像在教親妹妹,"對,就這樣,慢慢來。"

劉彩鳳學得認真,不一會兒就能獨立車出整齊的線迹。趁着休息間隙,她湊近陳秀英耳邊:"秀英姐,染坊那邊看得差不多了,他們用的設備和之前廠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