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冬天雖不像北方那般嚴寒,但濕冷的空氣仍能滲入骨髓。清晨的鴻霓廠區籠罩在薄霧中,女工們搓着手走進車間,呼出的白氣在玻璃窗上凝成細密的水珠。
"這鬼天氣,手指都凍僵了!"趙蘭雪哈着氣,朝掌心呵了幾口熱氣,才勉強拿起針線。
蘇晚秋站在車間門口,看着女工們凍得發紅的手指,眉頭微蹙。深圳的冬季雖短,但濕冷難熬,尤其是對需要精細操作的縫紉工來說,手指僵硬會嚴重影響效率。她想起2023年常見的自發熱面料和羽絨内膽,但1986年的深圳,連羽絨服都還是稀罕物,更别提高科技材料了。
"晚秋姐,這批羊毛呢大衣的訂單怕是趕不上了。"鄭雅婷推了推眼鏡,遞來一份生産進度表,"天氣太冷,大家動作都慢了。"
蘇晚秋接過表格,指尖輕輕敲打紙面:"得想個辦法,讓大家暖和點幹活。"
她轉身走向樣品間,翻出幾塊庫存的棉麻布料,又讓小林去倉庫找來些蓬松的棉花邊角料。這些本是做棉襖的填充物,但傳統的棉襖厚重臃腫,不适合深圳忽冷忽熱的天氣。
"雅婷,你記不記得我們之前去香港看到的登山服?"蘇晚秋突然問道。
鄭雅婷一愣:"記得,那種輕便的夾克,說是用了什麼中空纖維,保暖又透氣。"
"對,就是那個。"蘇晚秋眼睛一亮,"我們雖然弄不到中空纖維,但可以借鑒它的結構。"
她拿起剪刀,将棉麻布料裁成蜂窩狀的夾層,再把蓬松的棉花均勻地填充進去,用細密的針腳固定。這樣既保留了棉花的保暖性,又避免了傳統棉襖的厚重感。
"試試這個。"蘇晚秋将做好的護腕遞給小林,"套在手腕上,看暖和嗎?"
小林半信半疑地戴上,不一會兒眼睛就亮了起來:"真的暖和!而且不礙事!"
女工們紛紛圍過來,好奇地傳看着這個新奇的小物件。蘇晚秋趁熱打鐵:"我們可以做一套輕便的保暖工裝,護腕、護腰、還有背心,都用這種蜂窩夾棉的設計。"
鄭雅婷迅速在紙上勾畫起來:"背心可以做成可拆卸的,天暖了就把内膽取出來。"
蘇晚秋拿起一塊深藍色的滌綸布,"外層用防風面料,内層用吸汗的棉布,中間夾蜂窩棉。這樣既保暖又透氣,幹活時不會悶汗。"
說幹就幹。當天下午,樣品間裡就挂出了第一件"鴻霓保暖工裝",藏青色的短款夾克,腰間有可調節的抽繩,袖口和領口都加了防風設計。最巧妙的是内膽可以單獨拆卸,變成一件輕薄的春季外套。
"這設計絕了!"小林迫不及待地試穿起來,"比棉襖輕多了,還特别暖和!"
王淑珍摸着衣服内襯的蜂窩結構,若有所思:"這種縫法我見過,老家做被子的绗縫工藝,隻是針腳更密些。"
"對,就是改良的绗縫。"蘇晚秋笑着點頭,"把傳統工藝用在新設計上。"
消息很快傳遍了廠區。女工們輪流試穿樣品,個個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