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文的養殖場還沒有擴建,每天的肉的數量可是有定量的。
”村長,我去照李大哥問問。“
楊浩聞言正要去找李文的時候,李文就來了村委會。
”楊浩兄弟你怎麼在這裡啊?“
李文看見楊浩,有些驚訝的問道。
”李伯伯,我來找村長有些事,剛談完争準備去找你呢。。“
楊浩解釋道。
”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李文問道。
“李文大哥我想在加購一些肉類,每樣再來100斤。”
聽到楊浩的話語,李文面露難色
李文搓着粗糙的手掌,眉頭擰成了疙瘩:"楊浩兄弟,不是我不願意加大訂購量實在是現在肉類不夠啊,現在養殖場裡能出欄的豬就剩二十頭,雞鴨各100隻。要是按你說的每天再加一百斤,我整個養殖場都沒有那麼多了。"
李文有些羞愧的對着楊浩說道。
"李大哥,我記得你說過想擴建養殖場?"楊浩突然問道。
隔壁村村長聞言眼睛一亮,煙袋鍋在桌角磕了磕:"對對,李文前幾個月就打過報告,說要把後山那片荒地用起來。"
"這是還沒有批下來、還是出了什麼問題?"楊浩敏銳地捕捉到關鍵。
李文苦笑着搖頭:"光圍欄就要三千塊錢,更别說引水渠和飼料倉庫。信用社說風險太大,非要我拿祖宅抵押"話說到一半突然停住,黝黑的臉漲得通紅。
楊浩心裡一動。前世的記憶如潮水湧來——1986年全縣推廣規模化養殖,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成了萬元戶。他記得縣裡後來還專門給養殖大戶發了無息貸款。
"這樣,李大哥。"楊浩從中山裝内袋掏出鋼筆,在村委會的便簽紙上刷刷寫下幾行字,"我出五千塊入股你的養殖場,占三成股份。這筆錢專門用來擴建,不夠的部分我作擔保幫你貸款。"
鋼筆尖在紙上劃出沙沙的聲響。李文的手微微發抖,五千塊相當于他三年純收入。村長突然劇烈咳嗽起來,煙袋鍋差點掉在地上。
"楊、楊浩兄弟,這可不是開玩笑"李文的聲音發顫。
"當然不是。"楊浩把寫好的協議推過去,"但我有個條件——擴建後優先保證我的火鍋店供應,價格按市價九折。"他頓了頓,露出狡黠的笑,"另外得在後山給我劃塊地,我想試試菌菇種植。"
李文盯着協議上"五千元整"那幾個字,喉結上下滾動。他想起家裡漏雨的瓦房,想起女兒過年時羨慕别人穿的新衣裳。
"成!"李文猛地一拍大腿,指印重重按在協議上,"我今晚就召集大夥開會商量細節開工!"
離開村委會時已是日頭西斜。楊浩的小卡車在土路上颠簸,後視鏡裡映出他若有所思的臉。前世他也曾在縣城最大的養殖場打過工,記得那些現代化養殖的關鍵技術。也許該找個時間跟李文好好聊聊
卡車剛拐進村口,楊浩就看見狗剩的摩托車歪在路邊,後輪還在空轉。不遠處傳來激烈的争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