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對立者均在觀察彼此的動向揣測其内心的想法伺機而動,厲鬼發現通靈者身邊帶着個孩子,這一不同尋常的現象引起了極大的好奇心。
觀察了小半天沒有發現那個孩子的特異之處,厲鬼看不明白這是演的哪一出?帶個孩子來捉鬼第一個冒出的念頭就是那個小孩子會不會也是通靈者,也隻有通靈者才敢膽大的出現在此。
依循常态這麼大的孩子通常害怕黑暗,即便有路燈能夠照到的地方有限,陰氣四溢本身感覺就不适,不被吓哭才怪。
反觀通靈者身邊的孩子氣定神閑,哪怕有靠山在側也不該如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态,如此不平常就顯得分外詭異。
可厲鬼沒有在孩子身上嗅到通靈者的氣息,難不成真是自已一味的胡思亂想?還是說對方身上有護身的符,掩蓋了一些氣味真真假假摻雜其中專門捉弄自已?
被盯住的孩子同樣在打量厲鬼,心下納悶對方遭到襲擊為何不反擊僅僅躲避而後像是在預謀什麼?
像人類一樣揣摩不透厲鬼的想法,這個萬分緊張的節骨眼,不方便打擾到警戒狀态的教員,隻好把疑問擱在心底。
老實說厲鬼也已見了,該走了才對教員卻想讓孩子了解更多,于是說,“再讓你看看厲鬼的攻擊手法。”說着手中又甩出一張符。
這次厲鬼也僅僅是閃避出乎教員的意料,沒想到厲鬼居然是一個慫包,就知道躲連進攻都不會,怎麼就挑了這麼個膽小鬼。
算起來遇上這樣的鬼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則是危險程度降到了最低,壞處則是不接正常反應接盤,着實讓人頭痛非常。
一擊不成教員又試了一次,依如之前看來要是不使用非常手段逼出厲鬼的兇性很難達成真正想要的成效。
教員稍微思量最後選擇放棄,不是擔心制服不了這隻厲鬼而是生怕動手之時有個萬一,孩子在側束手又束腳即要對上厲鬼又得護住對方的安全,一心二用難保厲鬼不會趁機鑽空子。
“走吧。”教員多餘的話未說,領着孩子走出胡同,未曾放下對厲鬼的堤防,之前幾次都未施展手段,保不齊背後偷襲一定得多加小心。
孩子什麼都沒問乖乖的跟着教員走出胡同,步伐不急不餘的向前邁步,一點不像急着離開的樣,到更似閑庭信步般沒當回事。
厲鬼到底沒在最後攻擊離開的一大一小兩個人,不是說對方膽小如鼠一遇上通靈者就委了,哪還管對方是否身邊帶了個摸不清身份的小孩。
之所以不出手厲鬼有自已的顧慮,通靈者屢次三番的襲擊一來并未下死手更像是出于某種試探,是以不需要為幾次挑釁之舉拼盡全力反而搭上小命。
再就是厲鬼同樣有很深的疑心病,唯恐對方親身上演一場欲擒故縱的戲碼,刻意的露出背後這樣的大空門引誘自已上當,采取攻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