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頁)

鎮子口這裡因為有茶館,有來往的車馬行人。

更有山貨鋪子和時刻都透着誘人香氣的包子鋪。

所以成了鎮上孩子們最喜歡的玩耍之處。

怡安抱了一個肉包子,拿着一個大陶碗出現在鋪子門口。

一邊啃着流油的肉包子,一邊給淘氣小子們發布任務。

“我家要收地龍,無論什麼樣子,隻要能裝滿一隻海碗,就能在我家鋪子換一個肉包子。

若是不要肉包子,也可以要燒餅或者糖酥餅。”

“當真?地龍可以換肉包子?”

淘氣小子們簡直要高興瘋了。

地龍這東西太常見了,田間地頭兒簡直一鍬三四條,挖起來簡直太容易了。

但也有一個小子問道,“不要肉包子,可以要銅錢嗎?”

“行啊,一海碗給三文錢。”

怡安痛快點頭,淘氣小子們就一窩蜂似的跑了。

不等天黑,這群淘氣小子端了大海碗來交差,順利換走了十幾個肉包子。

有人得了兩個,有人得了一個,總之都是高高興興。

當晚,有婦人瞧着兒子嘴巴油汪汪。

以為偷吃了竈間的油渣兒,狠狠給了兒子的屁股兩巴掌。

結果小子被打的嗷嗷叫,委屈的大嚷大叫。

“那是我挖地龍,換的肉包子!”

婦人當然不信,但兒子難得有底氣的滿炕打滾兒喊冤。

婦人被婆婆狠狠罵了兩句。

第二日婦人就找到鋪子,仔細問詢。

聽說當真可以用地龍換肉包子或者銅錢,回去之後就開始到處宣揚。

于是,挖地龍的隊伍再次擴大。

除了淘氣小子,又多了小姑娘,甚至是老頭兒老婦人。

左右這活計也不需要跑多遠,也不需要什麼手藝,尋個地頭兒開挖就行。

趁着空閑挖上半個時辰,就有一兩個肉包子或者幾文錢了。

短短三四天,簡家的石牆就放了足夠的地龍,緊接着又砌起了第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