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1頁)

張書記扶着腰,喘着粗氣,臉上卻笑開了花,得意揚揚地沖場邊的觀衆揮手。

就在此期間,不知哪裡走漏了風聲,

縣委書記在“老王家殺豬菜”館子裡為陳銘“壯行”的消息,像長了翅膀的麻雀,撲棱棱飛遍了正陽縣的大街小巷,最終穩穩落在東黃水鎮衛生院那棵老槐樹的枝頭上。

緊接着,“陳銘要代表省裡去京都開會”的爆炸性新聞,更是如同在滾燙的油鍋裡澆了一瓢涼水,在整個東黃水鎮瞬間炸開了鍋。

幾天後,東黃水鎮衛生院門口,義診的場面比趕大集還熱鬧。

臨時搭起的涼棚底下人頭攢動,大喇叭裡循環播放着:

“弘揚中醫文化,服務百姓健康。參加東黃水鎮衛生院中醫義診的同志,請遵守秩序,順序排隊。”

不過,眼尖的人很快發現,那位傳說中能“生死人肉白骨”的小神醫陳銘,今天沒像往常一樣坐鎮中央那頂最大的帳篷。

他一身清爽的白大褂,正背着手,像個經驗豐富的老農巡視自家茁壯的莊稼地一樣,在幾個義診帳篷之間從容踱步。

涼棚底下,幾位頭發花白或正當壯年的中醫大夫坐得穩穩當當,

望聞問切,開方施針,動作雖不如陳銘那般行雲流水、賞心悅目,卻也像模像樣,透着股子沉穩勁兒。

“哎,老張頭,今天你也不是陳大夫給紮針啊?”

一個等着看頸椎的老大爺,伸着脖子問前面剛拔完罐、後背一片紫紅的老夥計。

老張頭舒服地扭了扭脖子,咧嘴一笑:

“嗨,陳組長現在是啥身份?咱這點小毛病,還用得着他親自上手?你沒看縣裡派來的李大夫,手法也挺得道。再說了,”

他壓低聲音,帶着點與有榮焉的得意,“陳組長在邊上盯着呢,那眼神,比探照燈還亮,誰敢糊弄?”

正說着,就見陳銘踱步到負責針灸的攤位前。

坐診的是個四十來歲、戴着厚眼鏡的縣中醫院的孫大夫。

他面前坐着個愁眉苦臉的中年漢子,捂着腰直哼哼。

孫大夫撚着一根銀針,對着漢子腰眼附近的穴位比畫了幾下,見陳銘過來,額角頓時有點見汗。

他似乎是拿不準下針的深淺和角度,更多的是出于敬仰,下意識地擡眼看向陳銘。

陳銘沒說話,隻是伸出手指,在漢子後腰脊柱旁一個不起眼的位置輕輕點了一下,又對着孫大夫微微颔首,眼神裡是無聲的肯定和鼓勵。

孫大夫眼睛一亮,像是吃了顆定心丸,深吸一口氣,手腕穩穩一送,銀針精準刺入。

那漢子“嘶”地吸了口涼氣,随即驚奇地“咦”了一聲:

“嘿!孫大夫,你這針夠勁兒。酸脹酸脹的,好像真頂到那個疼筋兒了。”

孫大夫松了口氣,臉上露出笑容,感激地看了陳銘一眼。

這一幕,正好被不遠處扛着攝像機、舉着話筒的縣電視台記者捕捉了下來。

幾天前,省台美女記者王思琪對陳銘的那期專題報道,《小鎮神醫:銀針背後的傳奇》和“東黃水模式”的深度專訪,在黃金時段播出後,那效果,更像是像往平靜的湖面扔了顆深水炸彈。

縣裡電視台更是不敢怠慢,在義診現場派了一個專門的采訪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