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走進磨坊,找來張鐵山帶來的鹵水。
分别倒出一部分,裝到兩個大碗裡。
張鐵山一家人,三代都是豆腐匠。
别的沒傳下來。
唯有做豆腐的鹵水,絕對是一絕。
重新回到外面,王川将一隻碗放在一旁,單手端着另外一隻裝有鹵水的海碗,手腕不偏不倚地将鹵水順時針灑入大鍋裡。
刹那間。
鍋裡沸騰的豆漿快速凝結成塊。
王川拿起木勺,不等張鐵山吩咐,開始攪動鍋裡的鹽鹵和豆漿。
攪動了大概一分鐘。
隻見王川又一次拿起裝有鹵湯的海碗。
繼續往鍋裡點鹵。
“點兩次鹵,難道就是你說的秘訣?”
有了剛才的見識,張鐵山這回有點拿捏不定了。
王川點點頭。
“使用葷油消除浮沫,隻能保證盡可能多地留下豆漿,兩次點鹵才是關鍵。”
随後,王川緩緩道明其中的原委。
兩次點鹵與豆漿的濃度密不可分。
濃度不夠。
黃豆産出的豆腐數量還是會少。
知道張鐵山聽不懂這裡面的某些原理,王川盡可能用大白話告訴他一些關鍵内容。
不多時,張鐵山從家裡搬來做豆腐的木頭槽子,裡頭放上紗布。
張鐵山又配合王川,一塊将鍋裡的逐漸成塊的豆腐,小心翼翼地放到木頭槽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