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第1頁)

林川笑道,“農戶都是工分制,幹多幹少,拿的工分可不一樣。多的除了能得口糧,還能多分糧食,可以用來換布帛、換工具,或是折算成銀錢存着。幹得好的農隊,年底額外分些酒和肉,不同的農隊比着幹,這勁兒不就上來了?”

南宮珏呆滞住了,喃喃道:“這便是大人說的多勞多得,按勞分配?”

“怎麼?”林川不知道他為什麼是這麼震驚的反應。

南宮珏嘴唇顫抖:“古之治田,或行井田,或推均田,皆是’計口授田,按畝收租’。即便是軍屯,也多是’一夫授田五十畝,歲繳糧十石’,幹多幹少一個樣,哪有這般這般以‘勞’定‘得’的道理?”

胡大勇在一旁撓頭:“南宮先生,這有啥不一樣?不就是幹得多拿得多?”

“大不一樣!”南宮珏搖搖頭,目光灼灼地盯着林川,“尋常佃農,耕地主之田,繳半成租便算寬厚,餘下的僅夠糊口,哪有心思精耕細作?可按大人這法子”

他遏制不住激動,站起身來,緊踱了兩步:“幹得好便能多分糧、多換布帛,甚至折算銀錢,這是把田地裡的’利’,明明白白攤在百姓眼前!他們不是為地主耕,不是為官府耕,是為自己耕!這般一來,不用催促,自會有人琢磨着如何多打糧、多幹活這才是’驅民以利,而非驅民以力’啊!”

胡大勇聽不大懂,納悶道:“你這意思大人這法子,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實在妙極啊!”南宮珏驚歎道,“若按此法耕種,農稷房統管調度,既免了分戶相争之弊,又能借’多勞多得’聚人心。春耕時,農隊合力引水灌田;秋收時,人人争先收割晾曬若是人人都有這股勁,何愁田地不豐?大人這法子,簡直聞所未聞!!”

他轉向林川,深深一揖:“屬下拜服!”

“哈哈哈哈哈!”胡大勇大笑幾聲,“妙就好!妙就好!周老頭他們要是知道多打了糧食,還能多分酒喝,那可得美死了!”

“不止是酒!”南宮珏笑道,“若是年成好,商貨房能換回的鹽、布、農具,都能按工分折算。長此以往,鐵林谷的百姓看着地裡的莊稼,便如看着自家銀錢一般上心。大人這是要讓土地和人心,都紮下根來啊!”

林川看着南宮珏興奮的模樣,笑道:“小事而已,不過是想讓幹活的人得實在好處罷了。”

“小事而已?”南宮珏搖搖頭,認真道,“這可不是小事。《孟子》有雲’有恒産者有恒心’,大人這法子,加上工分制,便是給了百姓’恒産’之外的’恒利’。有了這份利,農隊便如鐵軍一般,不用揚鞭,自會奮蹄!”

“哎呀誇就誇,你老整這些文鄒鄒的,聽的我頭大。”胡大勇埋怨道。

“胡副将,你本就頭大如鬥,與在下言語何幹?”南宮珏頭也不擡地怼了一句。

“哎?這話我聽懂了啊!”

胡大勇瞪圓了眼睛,“姓南的,合着你損人的時候就不拽那些之乎者也了?”

南宮珏擱下筆,指尖揉了揉眉心,無奈道:“說了多少次,在下複姓南宮。南、宮,二字相連,并非單姓’南’。”

“什麼南宮北宮的?”胡大勇撇撇嘴,拿起一張地契扇了扇,“依我看,你就姓南,名公爵。反正聽着跟個官兒似的,也配你這酸文假醋的性子。”

南宮珏被他氣得發笑,拿起筆在他登記錯的地方打了個叉:“先把’青州西鄉’寫成‘青州西村’的賬改過來,再論在下的姓氏不遲,胡大筆吏。”

胡大勇聽了一愣:“你罵我什麼?胡大逼咧?”

“是胡大筆吏啊!”

南宮珏哭笑不得。

“你聽聽!”

胡大勇扭過頭,“大人,他是不是罵我?”

“你倆的事兒,别帶上我。”

林川也不理他,坐在一旁數起了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