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的流程,分為兩個環節。
首先是參賽者對各自方案的陳述和模型展示,然後是評委提問和現場答辯。
抽簽的結果,對顧建業似乎并不友好。他被排在了最後一位出場。這意味着,他将在見證了所有對手的精彩表演之後,在觀衆和評委的審美已經趨于疲勞之時,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極其不利的位置。
比賽正式開始。
首先登場的,是幾位來自各大院校的青年教師和學生。他們的方案大多理論紮實,但普遍缺乏實踐性,有的過于理想化,有的則流于形式,雖然也獲得了評委的一些肯定,卻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現場的氣氛,被真正點燃,是在李志凡登場之後。
李志凡,不愧是被稱為“天才設計師”的人物。他台風潇灑,口才極佳,配合着他那座如同藝術品般精緻的“東方庭院”模型,将一個關于“詩意栖居”的浪漫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他方案中的那些留白、借景、内外空間滲透等設計手法,給在場所有人都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美學享受。
“我的設計,不僅僅是一棟房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李志凡在陳述的最後,自信地總結道,“它将現代主義的簡潔,與東方傳統的禅意完美融合,這,才應該是我們‘新時代新農村’所應追求的最高境界!”
他的演講結束,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幾位偏重藝術和美學領域的評委,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之情。
緊接着,萬衆矚目的林博文,登場了。
他一上台,就直接抛出了一個王炸!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林博文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今天,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設計方案,更是一場關于‘建築工業化’的革命性構想!”
随着他的話音落下,他身後那巨大的、用紅布覆蓋着的模型,被緩緩揭開!
全場,瞬間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那是一個巨大的、按1:10比例制作的、兩層小樓的剖面模型!
與所有傳統模型不同的是,這棟樓的牆體、樓闆、樓梯,甚至陽台,都是由一塊塊獨立的、标準化的“構件”拼接而成!
“這就是我們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裝配式預制闆建築體系’!”林博文指着模型,眼中閃爍着自信的光芒,“我們将建築的所有主要構件,都在工廠進行标準化預制,然後運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進行吊裝組合!”
“這種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建設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工程質量,避免現場施工的誤差!更可以節約大量的模闆和腳手架,降低建造成本!這,才是我們國家未來建築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大規模、高效率新農村建設的唯一途徑!”
林博文的演講,充滿了力量和前瞻性。他所提出的“建築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築”的概念,如同平地驚雷,狠狠地沖擊着在場每一個人的認知!
這太先進了!太超前了!
所有評委,包括那位年長的老工程師,都站了起來,走到模型前,仔細地觀察着那些預制構件的連接節點和構造方式,臉上寫滿了震驚和贊歎!
省建設廳的幾位領導,更是兩眼放光!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套技術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和推廣,對于整個省、甚至整個國家的基建事業,将意味着什麼!
林博文的這次絕地反擊,無疑是極其成功的!
他用一套更宏大、更具革命性的“工業化”叙事,幾乎是瞬間,就将李志凡那套還停留在“生活美學”層面的“小資情調”,襯托得格局小了許多。
台下,掌聲如同雷鳴!所有人都認為,冠軍,已經毫無懸念!
林博文站在台上,享受着衆人的矚目和贊美,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掃向了選手席的最後一排。
他想看到的,是顧建業那張震驚、失落、甚至絕望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