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天剛蒙蒙亮,林大山就和胡栓子推着闆車出發了。闆車上堆着六個鼓鼓囊囊的麻袋,裡面裝滿了曬得幹透的稻谷。車輪碾過村口的石闆路,發出沉悶的"咯吱"聲。
胡栓子邊走邊介紹:"王掌櫃是俺在镖局時就認識的,為人實在,從不缺斤短兩。"他擦了擦額頭的汗,"他鋪子在城西,雖然偏了點,但價錢比城裡的很多糧鋪公道許多。"
太陽漸漸升高,兩人終于來到了"王記糧鋪"。鋪面不大,但收拾得幹淨利落。門口挂着個褪了色的木招牌,上面用紅漆寫着"童叟無欺"四個大字。
王掌櫃是個五十來歲的精瘦漢子,一見胡栓子就笑着迎出來:"栓子兄弟!好久不見!"他拍了拍胡栓子的肩,又看向林大山,"這位是"
"這是俺大哥,林大山。"胡栓子介紹道,"今兒個帶了些新米來換面。"
王掌櫃掀開麻袋,抓了把稻谷在掌心撚了撚,又捏起幾粒放進嘴裡咬了咬:"好米!粒粒飽滿,曬得也幹。"他拍拍手,"按市價,一石稻谷換一石二鬥雜面,如何?"
林大山心裡一喜——這比村裡糧販給的價高出兩成不止。他剛要點頭,胡栓子卻開口了:"王叔,您看這米成色多好,一石三鬥成不?"
王掌櫃哈哈大笑,指着胡栓子道:"你小子,還是這麼精!"他捋了捋胡子,"成,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一石三鬥!"
過秤、裝袋、算賬,忙活了小半天。最終,六麻袋稻谷換回了八麻袋雜面,還多出兩鬥零頭,王掌櫃直接給裝了個小布袋。
"拿着,給孩子蒸點糖包。"王掌櫃笑呵呵地說。
回程時,闆車明顯沉了許多。林大山和胡栓子輪流推車,汗水浸透了衣衫。但兩人臉上都挂着笑——這些糧食,足夠林家人吃上大半年了。
"栓子,多虧了你。"林大山抹了把汗,"要不然,哪能換這麼多面。"
胡栓子擺擺手:"大哥說這話就見外了。當年逃荒路上,要不是你們接濟,俺早就"話沒說完,他眼眶有些發紅,趕緊低頭推車。
日落西山,闆車終于回到了林家小院。陳秀紅聽見動靜,連忙迎出來。當她看見車上堆得高高的面袋子時,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這麼多!"她驚喜地摸着面袋,粗糙的手指在粗布上摩挲,"這得吃到什麼時候去"
小滿像隻小猴子似的從屋裡蹿出來,好奇地戳戳這個袋子,摸摸那個袋子。一不小心,她的小手捅破了一個小洞,面粉"噗"地噴出來,濺了她一臉。
"哎呀!"小丫頭驚叫一聲,頓時變成了個"小花貓",睫毛上都挂着白花花的面粉。
柳枝正好帶着胡安過來,見狀忍俊不禁,趕緊拿出帕子給她擦臉:"小饞貓,等不及要吃新面了?"
林大山清了清嗓子:"今兒個高興,我請柳叔和栓子一家來家吃飯。"他轉向周翠花,"娘,把上次柳枝借咱們的糧食也還了吧。"
周翠花點點頭,從裡屋提出個布袋子:"這是八升稻谷。多虧你們接濟,我們才熬過大山受傷的那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