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勸農債券”是以“名利”為餌。
那麼,這次的“軍功債券”,就是以赤裸裸的“政治前途”,來作為誘惑了!
這這已經不是在“借錢”了。
這分明是在,公開地,為他自己的“東宮勢力”,選拔和儲備後備人才!
三日後,太極殿。
當李承乾的《請旨東征疏》,由中書省,正式呈于李世民的禦案之上時。
整個朝堂,再次陷入了巨大的震動。
“胡鬧!簡直是胡鬧!”
兵部尚書侯君集,第一個跳了出來,高聲反對:“高句麗,地勢險要,城池堅固,非傾國之力,不能圖之!太子殿下,乃是國之儲君,萬金之軀,豈可輕身赴險,遠赴邊關?臣,堅決反對!”
“臣附議!”長孫無忌也立刻出列,“太子殿下,當坐鎮京師,以安國本。出征之事,自有我大唐百戰之将,何須殿下親勞?”
他們反對的理由,冠冕堂皇。
但真實的目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他們絕不希望看到,太子再染指“兵權”,立下這不世的軍功!
一旦讓太子,文治武功,皆至巅峰,那這大唐的天下,恐怕就真的,要提前易主了!
然而,這一次,李世民卻沒有像他們預想的那樣,立刻駁回太子的“荒唐”請求。
隻是靜靜地,看着那份奏疏,久久不語。
他的内心,正在進行着一場天人交戰。
正如李承乾所預料的那樣,這份奏疏,精準地,擊中了他心中所有的“痛點”。
征高句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