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順着他的手指、手臂流進了袖管,汗水摻和着雨水從面頰直往下流,穿過衣領流向胸口,逐漸濕透了全身。外面的冷風暴雨無情地抽打着身上的雨披,雨披裡面的汗水和雨水則肆意地在身上施虐,赤裸的雙腳首當其沖地遭受着風雨的淩辱,畦壟之間的低窪處,到處是水,泥濘處雙腳難以邁步,溜滑處一不小心人就會摔倒。
林濤便有兩次這樣的不幸遭遇,心裡懊惱得不得了。人一摔倒,手中的籃子也往往傾覆,籃子裡面的刀豆便灑得滿地都是,于是必須彎腰把刀豆一根一根地和着泥水撿起來,心裡就别提有多少的窩囊了。
風更大,雨更猛,林濤哆嗦得更厲害了。繼而他感到全身發冷,渾身發抖,他感覺到自己可能生病了,但他堅持着,他感到自己是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他必須堅守自己的崗位,決不能臨陣退卻。但不久他感到自己又全身發熱,熱得眼冒金星,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他不停地摘着摘着,突然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他被社員們七手八腳地擡回了家。
林濤發高燒了,熱度到四十度,他打針,吊鹽水,吃藥,整整四天才逐漸恢複過來。這對林濤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磨難之一。
菜農很重要的一項任務,便是要給蔬菜澆水施肥。
而當時澆水施肥的工具便是兩個大桶,一根扁擔。這兩個大桶,菜農們稱之為糞桶,它們可以各裝水或糞一百來斤,兩個桶可裝兩百斤左右。
菜農們一般來說每天要從早上七點到中午十一點,下午一點到晚上五點半,有時下午可以休息半個小時,農忙時,時間則自然會延長,挑着兩百斤左右的糞桶給蔬菜澆水、施肥。這是一項勞動強度很高的農活,非強勞動力不能勝任此項農活。
林濤自小就好強,他自然選擇了這基本上屬男勞力幹的莊稼活,因為他感到自己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理所當然應該幹這樣的重活。
剛開始挑糞桶的時候,林濤根本不會挑,走一步搖三搖,吃足了苦頭,糞桶裡的糞水上下晃動,有時甚至濺到了自己的身上,臭不可聞。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難之後,林濤的腳步和挑的糞桶及糞桶裡的糞水共振和諧平衡一緻了,走一步再也不會搖三搖了,而且腳步還在不斷地加快。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林濤的肩壓腫了,人們一般習慣于用右肩挑糞桶,而林濤則喜歡用左肩來挑擔,然左肩挑時間長了,痛得受不了,隻能再換右肩挑,右肩痛得受不了了,隻能再換左肩,這樣左右肩互換,才能相對減少肩的壓力,增強人的耐力和體力,提高工作的效率。
挑重擔時,左右肩的互換也有講究和技巧,剛開始時,林濤隻能停下擔子來換肩,後來他能在行進中自如地左右換肩,并能保持擔子的平穩和步伐的勻速。漸漸地在整個生産隊裡,沒有人能比得上林濤挑擔子時的速度和重量了。
再後來,林濤能不用舀水的長勺把糞水舀到糞桶裡,他能直接把糞桶放進大糞池或江河湖泊之中,用雙手直接提起,然後挑起擔子疾步如飛,引得了村民們的交口稱贊。
有時到河邊去挑水澆蔬菜,雙腳要踏進淺水灘,林濤和老村民一樣腳穿草鞋,草鞋和腳掌磨擦,剛開始時腳上鮮血直流,一直到腳掌磨出了老繭,才能行走自如。再到後來林濤和有些老農一樣,幹脆赤了雙腳,挑着擔子在泥濘的羊腸小路上,在布滿碎石的小道上行走自如。
每當夕陽西下,一排十幾個菜農挑着擔子,行走在鄉間的田埂上,嘴裡喊着勞動的号子,夕陽把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太陽的餘輝給大地,給田間耕作的人們,給所有的農作物抹上了一片金色。這真是一幅壯觀的菜農勞作圖。
最為辛苦的當為春末夏初的播種季節。
農民們首先要在秧田裡拔秧,在水中拔秧可不是一件輕松的活。春寒料峭,水中的寒意襲人,拔了一會兒秧,人就渾身發冷,直打哆嗦。
最可怕的是水中還有一種吸血的動物叫螞蝗,它們時不時會鑽進你浸水部分的肌膚,狠狠地吸取你的鮮血。
林濤剛開始時不知道怎麼對付這種吸血的小動物,有一次有三條螞蝗趴在林濤的腿上拼命地吮他的血,林濤不知怎麼把他們從腿上弄下來,死勁地想把他們從自己的腿上拉下來,但再用勁拉也無濟于事。
有一位老農告訴他:“小林,你不能拉,你越拉它越是往你肉裡鑽,你隻能用勁往它身上拍,它就會自己掉下來。實在不行,往它身上撒點鹽,它就會化成一灘血水。”林濤狠命地拍了三下,那三條螞蝗果然從它的腿上落了下來,林濤之難遂解。
秧拔好之後,需把稻秧紮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把他們扔到水田裡,然後再插秧。這是一項高強度高技術的農活,很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體能,靈活性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能力。
開始,林濤的插秧速度遠遠不及熟練的老農,幾個來回之後,林濤馬上就掌握了插秧的技巧,速度大大加快,繼而無人能與之匹敵。
般人插秧是左手拿一紮秧,右手從左手處分出五六根秧來成為一小棵插入水田裡,左腳左邊插兩棵,兩腳之間插兩棵,右腳右邊插兩棵,一個人插一行一般為六棵,右手插好再從左手裡拿秧再用右手插,如此循環往複,從田頭插到田尾。插秧時一般中途不能離開,須一氣呵成,否則平整的水田會到處是高高低低的腳印,影響到插秧的質量。
林濤插秧方法與衆不同,他是右手在插秧的同時,左手在分秧,右手剛插好左手就把分好的秧送到了右手手中。另外,一般人插秧是從左邊開始,插好一行秧之後再從左邊開始插第二行,依次類推插第三、第四行等,而林濤的插秧方式則不一樣,他是從左邊開始插第一行,但是他從右邊開始插第二行,再從左邊開始插第三行,這樣循環往複,減少了每一行的換行的時間。
林濤就用這兩種插秧的小改革,使插秧的速度提高了将近一倍,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得到了大家的贊賞。
艱苦的農村勞動強健了林濤的體魄,增強了林濤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的精神和一顆仁愛之心。
在幾年的農村勞動期間,林濤他們幾個并沒有放松了文化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習,他們如饑似渴地進行着再學習,這為他們進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紮實的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