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鹽……”
“把我們的人叫回來,别在江南耗着了,既然青州有鹽,那就從青州拿,離得還近些,也比江南的便宜,哼,我倒要看看,我們都走了,誰還會要江南的鹽巴。”
“不過,”刺史摸了摸下巴,很是不解,“青州哪裡來這麼多官鹽?我記得他們那兒隻有一個鹽場,大部分隻夠供需本州的。”
有一人道:“大人,年前不是有一則似是而非的消息說海邊出了一個新的制鹽法,說是可以放在田裡,和種莊稼一樣種出鹽來。”
刺史:“……這樣的胡話你信嗎?”
第3140章
忌憚
“……下官不信。”那您說青州到底哪來的這麼多鹽?
“算了,别想了,讓縣令們來買鹽吧,按以前的量給他們分下去,下一季讓人提前一個月去青州,打探打探消息,要是有最好,沒有就去江南,到時候正是夏收的時節,很耗費力氣,鹽必須要充足。”
“是。”
從青州往西去的冀州、相州,以及往南去的鄭州、滑州等地都收到了白善送去的大禮車,士兵們在相州南下,到了鄭州後往東回,經滑州、兖州和郓州後回到青州,因為他們帶的鹽不夠多,兖州分了最後三車鹽巴,所以到郓州時他們便空車進去。
士兵直接給郓州的刺史送了一封官帖去,還有白善的一封信。
郓州刺史看完,半晌無言,“所以到我就沒了?”
士兵安慰郓州刺史,“郓州距離青州不遠,大人要是急用鹽,不如派了人和我回去取。”
郓州刺史思索了一下,還是點頭應下了,然後調派了一支隊伍和他們一起去青州取鹽,嗯,帶上了錢和車馬。
等将人送走,師爺有些憂心,“青州真的有這麼多鹽嗎?”
“十天後就知道了。”
從郓州到青州,來回撐死了六天,四天時間足夠他們采購鹽了,十天後他們要是還不回來,或是回了沒帶鹽,那他們就得往别的地方找鹽了。
“江南那邊……”
“哼,讓他們繼續磨,對了,讓他們住到驿站去,反正吃住都是驿站出的,想要漲價,别說門,窗戶都沒有。”郓州刺史的臉色很不好看,冷笑道:“他們要和朝廷鬥法,那就鬥去,隻是拿中原,拿所有缺鹽地方的百姓性命做賭,也難怪陛下容不得他們了。”
中原和關隴的世家貴族夠豪橫了吧?
他們勢力更大,也不太把皇室和皇帝放在眼裡,但誰敢拿天下百姓的鹽來做賭?
不怪陛下先對着江南動刀子,實在是毫無底線。
郓州刺史氣呼呼的甩袖轉身回了衙門,然後研墨開始寫彈劾江南鹽政的折子。
此時,楊和書正在盡力周旋,想要掌握鹽場的各家和各級衙門出鹽,為此他還冒着危險親去鹽場巡視,然後就看到了被炸鍋,以及被清空了木料的鹽場。
接待楊和書的官員一邊抹着額頭上的冷汗一邊道:“大人也看到了,不是下官們推脫,實在是因為鹽場老舊,木柴難尋,所以鹽場不得不暫停煮鹽。”
官員看着面無表情的楊和書,斟酌的道:“還求大人上書為我等美言幾句,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
楊和書收回目光,低頭靜靜地盯着他看了半晌,就在官員臉上的汗越流越多時,他微微點了點頭道:“本官知道了。”
楊和書轉身便走。
等騎馬走出老遠,他這才壓了壓馬速,帶着人慢悠悠的在官道上走,不多會兒,便有兩騎從後面追了上來,他勒住馬。
兩個侍衛在馬上抱拳行了一禮,打馬上前,湊到楊和書耳邊壓低了聲音道:“庫房中有鹽,且不少,占了三分之二的庫房。”